厂,资金不足,福建海澄籍暹罗华侨陈金钟捐银一万两,陈又有捐赈事,所以被清朝授予道员衔,另一海澄籍的槟榔屿华侨邱忠波亦从事海防捐献,也获得道员虚衔。说明了南洋华侨与国内经济的联系,现在考察华侨的政洽态度。较长时间内华侨拥护清政府,它的上层人物更以接受清朝的封赠为荣耀;到了二十世纪初年,印尼华人官员出行,学著清朝官吏,令人身后打伞,以表示其身份和威严;南洋华侨尊奉清朝正朔,使用清帝纪年,1845年(道光二十五年)三宝垄陈峰烟、马荣周重修大觉寺,立碑署“道光乙巳年正月”,1908年光绪帝、慈禧太后死去,印尼中华商会设灵堂祭奠,做功德,华人团体成员穿孝服吊唁。
在满清统治的发部分时间里,海外华侨被认为抛弃祖宗的天朝弃民。但是1893年,清政府在新政中改变了华侨政策,有两个目的,一是为吸收华侨的钱财。1876年清朝派福州船厂提督蔡国祥率领扬武火轮炮船巡视南洋,次年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,此后两广总督张之洞委派王荣和等到南洋考察华侨事务,海军提督丁汝昌主管巡洋事宜,清政府与西班牙交涉在菲律宾设立领事馆。清朝这些行动的目的,参与其事的张之洞说是:“不外保民、集捐二事,而以保民为首要。诚能为民兴